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可設安裝于地上也可埋于地下,模塊化設計,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節省空間,可隨地形需要特殊布置。產生的嗓聲低,異味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小。工作效率高,技術成熟,節省投資。自動化程度高,管理方便,不需要專人管理。技術可靠,排除污水時,水質穩定。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包括:進水孔、水解池、沉淀池、膜生物反應池、二沉池、消毒池、出水孔、消毒裝置、風機、進出水口;水解池前端設有進水孔,所述水解池、沉淀池、膜生物反應池、二沉池和消毒池之間均設有進出水口,其相鄰兩池之間共用的進出水口極大減少了各工序的進出水時間,提高了污水處理的效率;消毒池側壁上有消毒裝置,消毒池尾端設有出水孔,風機設在二沉池后方,其通過風機來控制設備整體的運行,從而減小設備的工作能耗。
特點
1.設備埋于地表下,上面可以進行綠化,環境美觀。
2.整個設備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
3.可以減少占地面積,設備上方可修建停車場等,無需建廠房等設施。
4.對周圍環境無影響、污泥產生量少、噪音小于二類地區的標準。
5.操作簡便、工藝新、效果好、使用壽命長。
6.設備可按標準布置,也可隨地形需要特殊布置。
廢水經格柵攔截去除水中廢渣、纖維等固體懸浮物,進入調節池,在調節池內均質、均量后經泵提升至絮凝沉淀池,在水中投加混凝劑后,其中懸浮物的膠體及分散顆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狀體且在沉降過程中它們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質量不斷變大,沉降速度不斷增加,絮凝體長大到一定體積后即在重力作用下脫離水相沉淀,然后自流進入生物池,在生物池段異養菌將污水中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在O級生物池段存在好氧微生物及消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將有機物分解成CO2和H2O;在充足供氧條件下,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生物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接觸氧化池出水自流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沉淀池出水進入清水池,在清水池中短暫停留后達標排放。